狙击新冠肺炎疫情大战牵动着14亿众人的心。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吴正治教授团队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和上级政府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围绕新冠病毒早期高效快捷诊断这一疫情防控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联合国家传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开展联合攻关,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效快捷、低成本的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技术(纳米分子机器人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试剂盒)。并先后多次向相关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发出《关于2019-nCoV早期快速诊断分子机器人研发的抗疫技术请战书》,迫切期望发挥已有国际前沿的分子机器人专利技术参与疫情狙击战,体现了其科研团队对疫情狙击战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目前已批准临床使用的核酸检测基本上基于PCR原理,存在诸多缺陷:一是无法区分病原体的死活:在感染性疾病领域中,检测获得病原体的活体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二是核酸提取、扩增,流程复杂、耗时长(一般2-5小时),诊断效率不高;三是PCR结果影响因素多,特别是病毒基因扩增可产生气溶胶、非常容易交叉污染,出现假阳性假阴性,导致漏诊误诊;四是试剂盒要求-20度的储存环境,运输和储存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试剂盒最终的检测结果;五是实验操作场地环境要求严格,需要P2-P3实验室,检测流程要求实验室分3-4个区操作,10万级以上净化环境,绝大多数医院无法满足;六是检测结果多数只能定性,甚至是肉眼判断反应产物、易导致结果偏差,而定量PCR方法设备试剂昂贵、检测成本较高、耗时更长。
本研究主要针对以上诸多问题,基于研究所已拥有的免提取、免扩增、免修饰、免标记、免培养活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超早期诊断纳米分子机器人专利技术,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高特异性适配体筛选,进一步研发具有高敏感性与特异性(高于现用PCR方法)、高效快捷(时间节省3/4)、高通量、低成本(成本降低80%以上)、并且可以常温运输储存、不需要特殊场地条件的新型冠状病毒早期快速诊断荧光纳米分子机器人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和产品(试剂盒),以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早期、高效、快捷、低成本、免提取、免扩增、免标记、免修饰、免培养的活体金标准检测,突破目前新型冠状病毒临床检测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促进患者早诊疗早康复,助力早日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曹美群供稿
(联系电话13925286089)
|